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域名为http://ct.ah.gov.cn。原银河galaxy澳门网站和原安徽省旅发委网站不再更新,将于2月底正式下线。
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文化服务
站内搜索:
首页 > 公众互动 > 在线访谈
李修松:文化产品必须具备社会和经济两个效应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接受访谈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聚焦2014代表委员谈文化,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重量级嘉宾,跟我们一起解读一下关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一些工作重点,首先先来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李修松副主席。

  李修松: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孙若风副司长。

  孙若风:观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中国行业设计协会宋慰祖副秘书长。

  宋慰祖:观众大家好。

  主持人:三位都是文化口的专家了,给我们解读一下关于两会文化的,李主席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有没有给我们带来一些文化上好的提案?

  李修松:我这次带来五个提案,其中文化就四个,涉及到文化产业有这样一个提案,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提案背景就是李克强总理在1月份国务院常务会上研究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会,我们根据这个会的精神来提出一些建议。

  主持人:除此之外呢?

  李修松:除此之外与这个也有关系的,比如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文化如何满足孩子们好玩、好奇的天性,把文化让孩子们玩起来,然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去,这样玩下来,引导下来,他就喜欢上了。小孩从小文化的种子就种下了,长大以后你叫他不相信也不行了。

  孙若风:李主席原来是人民代表,现在是政协委员,我过去跟您一样也是新闻工作者,他是长期的采访对象,他无论是当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他反映出来一些意见都是站在文化建设的前沿,对文化产业发展是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孙司长,您在两会比较关注文化方面有哪些?

  孙若风:首先是我们作为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人员,特别关注文化产业方面的话题,我们也非常高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我们文化产业还是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地而且话题比较集中的就是体现在刚才李主席讲的,就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在这个方面。

  主持人:宋秘书长呢?

  宋慰祖:刚才我很同意李主席刚才提的提案,因为我做了二十年的设计产业发展,大家都非常关注总理在1月22号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所做的部署。应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它核心一个问题在于,就是用文化的创意来引领我们相关产业的创新提升。那么还有刚才李主席第二个讲到的提案,我觉得那非常重要,其实我们现在一个大问题就在于,我们发展文化创意,发展文化产业,实际上我们首先得提升我们文化事业的能力,就是提升我们全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水平的提升,这种意识,这一是要从娃娃做起,要让他们在潜移默化当中把文化融入到我们中华民族血液当中去,不是说我们硬性灌输,所以李主席提了这个提案我觉得非常非常好,在玩当中学懂中国文化,在从小血液当中流淌着中国文化的血。

  孙若风:我们连结在一起是因为文化创意与社会服务相关产业融合,这样把我们连接到一起。

  主持人:文化产业能够让更多的人聚合在一起,才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次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都觉得,比如说拿一个人做比喻,有两条腿,一条腿就是文化事业和传统文化,另一条腿就是文化产业,怎么看这样不平衡状态,国家对传统文化和继承是处于什么状态,李主席?

  李修松:文化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事业,一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就是要通过国家的支持,用财政的支持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这也涉及到一个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的问题,这个国家必须要做到。那么再一个文化事业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引导全民众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这是文化事业需要做的。

  文化产业当然它是产业,产业是要赚钱的,但是文化产业,从它产品来说,它有双重属性,第一刚才讲它的产业属性,当然要追求利润,但同时它又有意识形态的属性,这样使得我们文化产业的产品,必须追求两个效益,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而且从国家长治久安和前途命运来讲,特别对于培养下一代来讲,所有做这方面的人都要有一个意识,用我们的作品去鼓舞人,去影响人,去传播正能量,其实这两个不矛盾。你现在看韩剧风靡中国,那个基本上是第一尊重传统文化,第二在演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重合的时候,最后怎么协调,反映的都是这个。

  宋慰祖:没错。

  李修松:这就涉及一个问题了,比如你怎么达到这个效果,是吧?文化产业的产品,你文化旅游或者是电影、动漫这些,怎么能做到两个效益都双丰收,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文化创意来做,我们的传统文化旅游我把它归纳一下,叫建园子,建一个园子,盖房子,批广场,搞一个文化广场,竖雕像,然后后面再搞一些名人,然后房子里面塑蜡像,然后搞展览,基本上就是我们的人文旅游,特别是名人旅游以前,大体上这个路子。

  主持人:好像千篇一律。

  李修松:但是这个路子在我们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体,各种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时代,在我们的人各方面发展那么大的时代它就落后了。必须要文化创意,适应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更快节奏,适应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接受的心态。

  包括刚才讲给孩子生产的产品,一定要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怎么引导教育孩子?就要抓住孩子两个天性,第一好玩,把你的产品变成孩子玩的产品,他玩下来,在乐、笑,玩下来他知道这个文化了,然后你要满足他好奇,你这个产品一出来,孩子就觉得很新奇,然后就进去了,然后根据这个产品往前走了,然后不断吸引他探索,不断让他去研究,这样整个下来,既把完全在他心里面种下来了,又给他养成一个积极探索的习惯。

  主持人:这就是主动的模式,不能被动的填鸭。

  孙若风:我想谈一点认识,这些年来,我们文化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始终注意到,我们不主张提文化产业化,我们就是要防止在文化建设中,出现那种片面化、极端化的做法,因为现在我们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家强。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那时候都是由政府单一,由单位包揽情况,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形成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要分开来的,不然两条腿放在一个裤管里边是伸不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个是长江,一个是黄河,构建了现代文化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态,就这两块而言,从政府来说,都是在着重的大力推动,而且把公共文化服务还是放在首位。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应该说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离我们设想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主持人:因为现在我们老百姓对于这些文化要求越来越高了,而且我们要求的量也是越来越大了,可能自主创新的东西跟不上需求了。

  宋慰祖:对,刚才两位谈的我觉得非常的到位,我们现在搞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关系到底是什么?其实文化事业,刚才李主席讲了,文化事业是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务要提升我民族的文化意识,一种文化的价值观,一种对文化的认同度。只有人们具有了这样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度,人们才会对文化有所消费。

  实际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它们两个是相辅相成,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给了我们全民族人民一种文化的继承,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又给人们一种文化的意识,文化理念,使得他具有了消费文化这样一种需求。文化产业就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来提供给我们的这些公民,我们的百姓,他对文化的追求的需求,形成了文化产业的产品。因为我们搞设计,设计是个集成创新,它既要集成科学技术,同时也要集成文化艺术,只有两者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创造出来的才是满足我们使用者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李修松:这两个确实是相辅相成,文化事业除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引导人民群众追求一种文化理念,同时它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保存大量文化资源,资源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再比如说,它提升全民文化的素质,全民的文化素质也是文化产业消费所必须的,而且文化产业怎么发展,什么导向,跟文化事业是相关密切的。文化产业起来了,我们又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让人们更好的,更高层次的去消费文化。

  宋慰祖:对,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刚才孙司长讲到那句话,为什么不主张文化产业化,不是简单把文化变成产业化的问题。

  主持人:这两个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孙若风:现在首先我们在推动文化建设过程中,在目前情况下必须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分开来,专业化分工也是这个事业发展一个基础。在区分的基础上,现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主持人:什么情况?

  孙若风:比如说北京市前不久搞了一个北京文化消费季,就是非常好的文化创新,首先是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分开来,在区分开来之后,他给市民发了个文化消费卡,他就是说,你拿这卡到我公共文化设施去,文化图书馆去,我给你加分,如果到文化市场去,选择你所喜欢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我给你打折,市民一方面能够享受到服务,另外一方面在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和选择机制,就想得到他想得到的这种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像简单我做什么,你吃什么。

  主持人:其实现在我们老百姓很疑惑的就是,中国是文化的泱泱大国,为什么现在这么弱势,反而被西方文化植入,让传统文化这么弱势,李主席。

  李修松:你讲这个问题很好,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前的文明,而且是连续不断的,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资源的价值,大家所熟悉的几个例子就知道。比如说美国人用我们的熊猫加上中国的功夫变成了《功夫熊猫》,再比如花木兰的故事,也变成了电影,说明中国文化的资源是高质量的,我们的资源是海量的资源,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资源。问题在于我们怎么把这种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创新。其中我们今天谈的一个主题就是运用文化创意这种理论和方面,使各种文化服务都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来创新我们的表现手段,来满足他。

  宋慰祖:没错,您说的非常对,其实我们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把传统的文化和现在的时尚,与我们传统的艺术和我们现在人们的消费观能够结合起来,现在问题是我们中国人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不是说把我们的《三国演义》,把《西游记》直接搬出来,就能满足今天人们消费的需求,需要和现代文明和现代人们消费观,和年轻人在信息化时代,他对文化的认同度,要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主持人:就像咱们以前拍的四大名著,咱们拍的是很成功,包括现在大家都还很喜欢看。

  李修松:我正好举个例子,说明我刚才所讲的,你讲到《西游记》,八十年代拍的《西游记》,像我这样的人,不光孩子,百看不厌,而且《西游记》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可以从头讲故事讲到尾,但是我对这百看不厌。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80版的《西游记》它是经典的,用经典的资源拍成经典,打磨得非常好。

  我们今天的文化产业,包括我们讲的文化创意产业,第一是抄,第二是粗糙,水平低,很多电影拍了放不出来,动漫90%不赚钱。第三就是不搞历史文化,去迎合低级趣味。我们有了80版的《西游记》,孩子们都知道,这就是最基础的条件。然后我们现在搞什么,迪士尼,把西方的主题公园那种模式搬过来,为什么我们不能搞一个中国特色的,中国自主创新文化之路,《西游记》产业之园。那么我们今天完全可以做到,在《西游记》的里面选择一些适合各种年龄层次,尤其青少年,这样一些经典情节和场面,我们运用文化创意,结合各种科技手段设计,让孙悟空带着我们的孩子穿越到《西游记》里面去,去降妖除魔。

  主持人:我们资源真是特别多。

  李修松:然后还可以利用这些情节和玩的过程,让孩子们去第一训练他的胆识,现场那是很怕的,训练他的胆识,训练他的吃苦耐劳,让他在玩当中吃苦,吃了苦以后快活,我们现在孩子就缺少这些,你这样的园子把孩子吸引进去了,玩的不亦乐乎,都训练出来了,能不受欢迎吗?

  我中国建立这样一个园子,我们再把它打到全世界去,注意这个园子必须要忠实于《西游记》,忠实于《西游记》所反映的中国文化,从园区的建筑到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必须要这样,不能去破坏它,你做的越经典就越好。然后这里面把美猴王带有卡通形象人物做出来,然后让孩子们定到脑子里面去,然后再把形象放到书包上,放到铅笔盒上,小孩看到美猴王的形象就买,这个新的产业就出来了。

  主持人:可以说里面商机非常大。

  宋慰祖:你看美国人一个迪斯尼,应该说没有我们这么深厚的文化,我们一个《西游记》什么时候编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其实有着很强的创意能力,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去真正把我们自身原来的历史文化的东西挖掘出来。让历史和现实能够去结合,我们讲文化和科技的结合,传统和时尚的结合。原来说发展文化,大家说搞“闯关东”文化,文化不是这个概念。

  李修松:关键就是十八大所讲的,要提升全民素质文化创造能力,我们不管讲文化创意产业,还是今天讲的创意经济,就要通过长期政策的执行和长期的熏陶,让我们每个人在我们做每件事情的时候,做某一个项目的时候,首先想到,我有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和手段,把它做的更好,效益更好,而不是像我们现在一看到一个什么东西,上次在美国看到的,把它搬过来。

  主持人:孙司长,刚才两位已经发表了很多的看法,从政策层面上来说,现在有没有相关扶持的政策?

  孙若风:他们讲的很有道理了,文化传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方法,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我们面向市场,促进相关产业文化的融合,就是文化传承很重要的途径,或是重要途径之一。

  刚才主持人讲到在文化竞争中感受到的压力,这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们走出去的这种能力,同时我们也注意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有很多优势,要促进文化创意和相关产业的融合,文化创意灵感来自何方,首先来自生活,同时我们要到传统文化中间去寻找,我们生活也是几千年来浸润在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竞争的很重要的优势。

  现在讲到政策,刚才李主席、宋老师都特别强调了,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又一次讲到了促进文化创意和服务产业相关融合这个问题。而且我们注意到,他谈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不是放在文化建设里面,而是放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这个部分里,特别重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在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这是很大的突破。

  多少年来我们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对转变经济结构方式作用,这一次我们更加强烈的感觉到,国家是要在战略层面上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融入经济发展的大循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受。那么现在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这些年来,我们文化部一直是在呼吁,并且要推动解决的一些政策问题。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促进文化创意和产业融合里面部署里面,他都有了积极的体现,比如说财政问题,税收问题,土地问题,培养人才文化,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系列问题都做出了具体的部署。我们感觉到在政策上他更实,更固体化。

  主持人:未来有没有正在规划的政策?

  孙若风:有,从我们文化部来说,现在国务院文件即将出台,我们已经是准备了贯彻实施它的配套政策,因为发改委在牵头起草这个文件中,我们参与熟悉了一些基本的情况,首先要建立配套设施的意见,思路就是两大方面:一个增强原创能力,得有融合的东西,首先我要增强我的原创能力,涵养整个社会文化创意的能力,这是一个方面。同时要积极去融合,跟谁融合?就是要跟实体经济之间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产业、旅游业、文化体育业,非常积极主动去跟他们融合。

  李修松:文化创意是一种理论和方法,把它运用到文化创意,就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里面的高端和龙头产业,是一种点石成金的产业。把文化创意运用到旅游,可以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把文化创意融入到建筑设计,就可以提升建筑设计里面的内涵和它的品位,提升它的吸引力。把文化创意运用于城镇化建设,就会使城镇的特色和个性得到张扬,使城市的各种功能得到更好的表现,而且是人情味,当然城市就不一样了。

  宋慰祖:我们可以很实际的讲出了文化创意对相关产业的融合,刚才李主席讲到了,我们开发一个《西游记》,它未来可以带动的是什么,可以形成我们专门旅游的园区,我们可以带动是什么?是相关衍生产品,服装、玩具、手表、汽车,任何东西,其实都可以围绕着我们这样一个品牌形象,去打造,你去看看迪斯尼,迪斯尼真正游乐的地方不占园区十分之一,绝大部分在卖各种商品,是和我们相关产业的巨大融合,这个是文化创意融合于我们相关产业,带动我们相关产业发展。

  孙若风:首先我们要出台一个贯彻实施的意见,就是我们要在历史上,在西北和西南地区,藏族和羌族它形成的一条历史大通道,我们依托于历史把它发展成文化产业带。我们在搞这个工程的时候,做文化产业,我们要依托于区域特色文化,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资源,而且作为文化产业要讲究经济效益,我们特别强调,在搞这些事情过程中,要注意文化传承,科学发展,不搞大拆大建,不能破坏原始风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不能毁坏文物古迹和历史技艺,这些都是我们非常注意到的。另外除了这些,马上还即将出台由文化部、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发的一个文化金融政策,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另外还即将实施小微文化企业的扶持,这些我觉得都是贯彻国务院文件具体的措施。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了小微文化企业,有没有具体的作用,怎么去扶持?

  孙若风:这些年来我们也感觉到,首先我们认识到,文化企业一方面我们要做大做强,要大船出海,要有我们的航空母舰,要扶大强扶优,这个是不能改变的,这是一个方面。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实我们文化产业,特别是搞创意的,都是中小微企业,而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缺少这方面的政策,有些政策也没有兑现。

  去年以来我们文化部和财政部也在积极沟通,即将下发一个文件,希望能够给小微企业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在这过程中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在很多地方已经有一些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方法和手段,比如金融方面,像北京专门搞了个文化创意带,主要是服务微企业的,都是千方百计想为我们小微企业做点事,为他们排忧解难。

  主持人:刚才几位提到了人才建设重要性,因为有创造力,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持,宋秘书长,您觉得在这块人才方面我们该怎么去加强?

  宋慰祖:应该说创意产业核心力是人的创造,人是产业里边的核心,过去我们工厂机器是核心,但是现在人是核心。我们必须要从娃娃抓起,首先从小开始激发他的创造力和创意力,而不是等到他上大学了,再去培养创造力,小学时候天天背诵课文,到了大学的时候变成具有创造性的人,这是不可以的。

  你比如我们做全国中小学生创意大赛,那个大赛上面很多小朋友,很多中小学生他们就是从他家里边,从他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一个小朋友发现他妈妈拿锅盖的时候被蒸汽烧着手,他就用场景的方式拿锅盖,这样的话被拿下来了,但是又不烫手了,让他要在生活当中去融入到创意思想。

  我觉得首先要注重我们青少年创意能力的基础培养,其次提升我们大专院校,转变现在的教育模式,因为创意人才的培养和传统过去学科人才的培养是不一样的,他是跨学科、跨领域的,他需要的人才所掌握的知识面要广,它是个综合素养的培养,在这个方面,我们学科建设上面恐怕在教育部整个教育改革当中必须看到,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它的教学大纲、教学模式甚至于教师方法。

  李修松:我的提案当中也写了,你刚才讲的非常重要,要从娃娃抓起,有两个方面。第一要打好娃娃中国的功底,你自己的文化都没有功底,怎么去吸取海外的文化,第一让孩子喜爱这种方式。第二就是在他们培养和消费这些文化产品的时候,要激发他的创造力,养成一种习惯,这是从根本上做的。

  从现在刚才宋秘书长讲的,我们要把文化创意,我刚才讲文化创意是理论和方法,我们要把它打造成学科,在高等院校要开设文化创意这样的专业,当然这样的专业是高层次的,一般是研究生阶段,能进来读书和研究基本上是历史文化功底很好,脑子很活,知识面很宽,我们的考试应该把这样的人才招进来,开相应的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课程,培养这批人,尤其要培养那些既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又具备必须广博的知识,又见多识广,又善于创意,有世界眼光这样的领军人才。

  需要我们建立一系列文化创意的平台,那么每个平台里面要有个领军人物,根据各种创意的需要,来组织相应知识结构的人进入这个团队去从事项目,创意、策划、规划和设计,然后在每个环境当中,他又能够请一些大牌的专家进行把关和认证。

  主持人:就是有个成熟的产业链。

  李修松:对,把它打磨好,人才看你怎么用,我们是搞历史的,有个搞历史的专家搞的很深很专业,叫他搞文化创业不行,但是它可以当顾问,以他的功底,看看你们的穿着,你们的习惯是不是这么回事,你是不是犯错了,把它打磨的更好。刚才讲我们的文化创意可以有无限的创意,但是最后大家接受的历史文化必须是真实的。

  宋慰祖:对,您说的非常对,因为我们是集成创新,我们讲文化就要讲真文化,而不是伪文化,我们就要讲返璞归真的历史,不是去戏说的历史,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文化才能传承,历史才能发展。

  主持人:孙司长我们应该不应该加大一些鼓励机制,调动这些人才的积极性?

  孙若风:是,刚才他们讲的非常好,现在应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文化创意的时代,无处不可创意,无人不可创意,这是不容易的。因为过去创意这个东西只有神才能做到,神的权利。如果人也能有创意的话,那是得到了神灵的启示,有如神助。

  今天大家感觉我们都可以创意,这个方面体现了我们人民群众对文化享有自觉性,人人都可以创意。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创意的最重要的力量,希望和未来是年轻人,创意更是如此,自古英雄出少年,而且很多在创意方面有所成就,都很年轻,这是一个方面。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创意人才小年轻,他在将起未起,将强未强的状况,特别需要扶持一下,如果不扶持的话,他可能就丧失,他就走了。

  据我们调研,每年大概有七百多万毕业的大学生,其中大概有八万专门学这个事情的,学设计的,而我知道其实还有大量的不是学设计专业的,他对这个也很有兴趣,他来做这个事,转向到这来做。

  这些人出来之后,开始就想干这个事,但是干了两三年之后,没有什么东西证明他有这方面能力,他没有这方面发展机会的时候,他可能就转向了,这对我们发展文化创意来说就是个流失。如果我们帮他一把,推他一把,把我们文化创意人才力量就给积蓄起来了。我们有多种方式,有一个我们文化部和财政部现在已经启动实施了一个文化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我们现在要建创业创意人才库,要扶持他们,现在主要是通过展示的平台,比如说我们文化部要举行的苏州文博会、义乌文博会、深圳文博会,都要让进入我们人才库这些人到这上面去,到这来去赛马,而且向市场推介千里马。

  主持人:我们给这些人提供一个平台。

  孙若风:对,就是提供这么一个公共平台。

  宋慰祖: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一方面是创意的人才、创意的队伍,另一方面是需求创意的队伍,那么需求创意的企业和我们的创意的队伍,现在你缺少的就是对接。现在要打造这种对接平台是我们未来产业发展最核心的。

  李修松:我还要讲一句,对创意人才的培养,第一是培养、扶持、引导,还有把握。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制定一个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比如说里面,你这里边创新的成分是多少,你这里面运用新的方法,新的科技手段的情况,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的情况,你弘扬了历史文化,忠于历史文化,而不是糟蹋历史文化,我们形成一个评估体系,在人才的支持,在奖励等等方面,我们可以用这个去把握,给社会也形成一种很好的导向,这样我们才能够健康发展。

  孙若风:李主席刚才讲也有人跟我说,实际上我们并不缺少文化创意,我们缺少对文化创意有效的利用这样一个机制,我觉得讲的是有道理的。刚才李主席、宋老师涉及到这个问题,其实中国古人已经认识到,这个灵感的产生由于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文化创意也是这样,有些人他善于创意,这个东西出来,一个好点子出来了,如果没有一些东西跟上,就不行的,所以我们现在在培养创意人才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我们在管理上,我们在创意运营,创意管理,在这方面,我们都需要能跟上。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把创意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来,我知道三位都是安徽的老乡,所以今天我们就以安徽为例,说说安徽在传统文化发展,还有现在创意经济方面是怎么做的?李主席。

  李修松:安徽在这方面做的有一些亮点,比如说我们的出版集团,我们的发行集团,做的都很好。再比如说我们的演艺集团,我们的黄梅剧院,黄梅戏大家都知道,是个传统的戏剧,我们现在有个新的探索,叫3D黄梅,把3D跟黄梅戏结合起来,把舞台上立体动感的美轮美奂的舞美,跟真人的表演把它尽可能的完美结合,像这个就是把文化创意用到我们的传统演艺上。

  再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杂技,杂技本来也是个传统产业,那么现在杂技里面融入了情境表演,融入了美妙的音乐,融入了美轮美奂的舞美,然后把杂技融合进去,它的可看性,它的艺术性都得到了加强。

  主持人:就像咱们现在很大的实景演出。

  宋慰祖:刚才李主席到这个就是我们文化创意,我们传统艺术表演和现代的旅游,和现代人们的文化消费结合在一起,其实安徽有着很深的文化,安徽有自然景观,黄山,这是没得说的,还有就是徽派的文化,徽派的民居。

  这些都是我们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这里来消费。其实这为我们安徽的文化创意的进一步发展,让文化创意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去创造更广泛的文化产业,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围绕着它,再把我们安徽的很多老国号、老品牌的产品把它重新打造,打造适合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商品,这可以给我们带来产业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都会是巨大的。

  孙若风:今天我们三个老乡凑到一起来,确实是非常亲切,但是是非常巧合的。我有一个感想,纯粹我个人的体会。一般来说文化创意产业比较活跃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是田园文化、乡村文化保护的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安徽是个农业大省,现在又在积极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了强烈的现代意识,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在我们安徽有非常好的文化创意,文化产业方面很好的实践,当然也有我们这些人对这方面的思考。

  从更大范围来看,我们中国实际上是农业大国,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好文化传承,保留着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保留比较多的这样一个国度,然后我们把它一些很好的元素用于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如果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话,这是对中国文化产业的贡献。

  主持人:最后我们要畅想一下未来,希望几位嘉宾谈谈未来文化产业一个发展的趋势,先从李主席开始吧。

  李修松:用文化创意引领相关产业,提升无论产业,促进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主持人:孙司长。

  孙若风:我认为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将会给我们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的文化产业将迎来二次创业和二次腾飞。

  主持人:宋秘书长。

  宋慰祖:其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发展,恰恰是我们文化引领、科技支撑,带动我们整体的产业的发展,这里边不光是一产,还有二产、三产,其实都是在这样新的信息化时代,通过我们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引领来带动它,实现我们产业结构的整体调整,这恰恰我是我们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

  主持人:我们希望传统文化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过去,它还能够完全融入到我们现在老百姓生活当中,让我们从精神层面真正认识到我们传统文化是多么的优秀,非常感谢三位,谢谢谢谢。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4日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隐私说明
主办单位:银河galaxy澳门   承办单位:银河galaxy澳门办公室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2号楼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1379  电话:0551-63608296